您是第 位瀏覽者

科目名稱 傳播心理學(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時間:97學年度第2學期,星期  ,第  節

授課老師:唐大崙博士

授課目標:

任何訊息傳播離不開傳送者、 媒介體與接受者三方面,當傳送者釋放訊息之後,接收者抽取訊息、 解釋訊息、與訊息之間產生不可言諭的交互作 用。在接收者與訊息之間,存在許多因素影響接受者對訊息的知覺結果。這些因素包括接受者的注意力、接受者 的預設立場、周圍脈絡、接受者的性別、文化、語言等等。 心理學作為傳播研究的一項重要取徑(approach),可以從相當多的角度來理解前述的影響過程。 本課程與普通心理學課程之間具有連續性,旨在引介各種不同的心理學理論角度來描述,上列因素發生在媒體與 接受者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現象。本課程也呼應本系設立宗旨:「以人文素養為基礎培育具數位多媒體傳播之 專業人才」,在培養人文素養理的基礎內涵. 本課程也將涵蓋服務學習的活動於課程中, 請參閱以下服務學習規劃的段落.
The goals of this course are to give you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cepts, relationships, and method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b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behavior. Emphasis will be on biological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language, learning, thinking, and social perspective.

本課程對學生的實質幫助:

  1. 對於想進修研究所的學生而言,此課程會學習到心理學分析方法,幫助論文寫作,提升研究能力。
  2. 對於想就業的學生,此課程也讓你了解人性與媒體的互動,有助於在各種傳播媒體設計場合中,建立合適傳播媒介的能力。
  3. 本課程有融入3周服務學習的教案安排,但是為顧及服務學習的品質,只限制15-25人參與這樣的課程安排,其餘學生仍依照一般教案上課,因此能參與服務學習教案的學生不只是一種榮譽,也是另一種人生體驗,讓你更了解人性與媒體的互動,建立恰當的傳播能力。

授課方式:

  1. 講課:
  2. 報告:分組上台報告(參與服務學習者,必須在論壇上撰寫服務日誌,也於期末上台分享)

授課進度表:

單元名稱(標出optional表示該段落的課程視上課時程的充裕與否決定是否講解)

內容簡介

主要閱讀材料

預計進度

社會心理學與人際互動議題

介紹社會心理學觀點,符號與溝通,社會動機,社會認知與印象整飾

 社會心理學第一、二、三、四、五章

1-3週

語言心理學與心理語言發展

介紹語言溝通的語言心理學理論

 語言發展第一、二章

1-3週

媒體語言與概念議題

介紹何謂概念、思考與語言之間的影響等研究議題

 心理學第八章;社會心理學第二章

1-4週

人類思考的本質

介紹思考方式與陷阱議題

 思考模式一書

1-3週

歸因理論與媒體效應

介紹歸因理論與媒體對歸因歷程的影響

 心理學第十四章

1-2週

媒體態度與說服議題

介紹說服與人際互動的影響等

 心理學第十五章

1-2週

非語言溝通的議題

介紹非語言溝通的觀察法,型式等等。

 非語言溝通第二,三,四,五,六,七章

1-5週

凝視或是視而不見?(optional)

介紹非語言的凝視型式、方向、視角、凝視的社會意義等等。

 非語言溝通第八章

2週(6小時)

電視媒體與暴力的議題

介紹國內外有關電視觀看的習性調查、暴力影響、教養(cultivation)等研究議題與結果。

 

2週(6小時)

感官偏誤的議題(optional)

介紹視覺與聽覺受環境影響的知覺現象,並討論視覺與聽覺傳播的差異。

 

2週(6小時)

閱讀及其心理歷程(optional)

介紹如何透過媒體文案建構意義等等。

 

2週(6小時)

認知心理學取向的傳播理論(optional)

介紹Shannon與Weaver的Transmission Model及其在心理學上的意義。

 

2週(6小時)

認知基模與傳播(optional)

介紹schema如何導出、建立、解釋傳播結果。

 視覺傳播1

2週(6小時)

廣告分析議題(optional)

介紹分析廣告的向度(optional)。

 

1週(6小時)

精神障礙與傳播權的服務學習(optional)

媒體慣常以污名化的方式報導精障者的新聞,這已經不是「新聞」,讓人擔心的是媒體報導的精障者形象成為 「單一的形象」,大家開始害怕精障者搬來成為我的鄰居,那該怎麼辦? 除了寫「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 者人權」這樣的書之外,要改變社會大眾對精神障礙的看法,還可以透過教育服務來改變社會對精障污名化的 反應. 因此本段落課程將與北市聯合醫院草山職能工作坊合作, 敦請該中心輔導老師,治療師與部分精神障礙朋友的見 證,親自到中心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精障者並不是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參與學生須主動報名,並設計簡單美勞作品活動與精障朋友分享,並錄影照相與文字記錄!

2-3週(6-8小時)

參考資料

  1. 黎士鳴譯, 「心理學概論」,雙葉書廊(此本定為標準教科書),必買教科書
  2. 張利中著, 「心理學」,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3. Drew Westen著, 孫景文譯「心理學」(第二版),台灣西書公司
  4. Myer 著, 楊景程譯「心理學」(第六版),台灣西書公司
  5. 陳國明,陳雪華著, 「傳播學概論」,巨流圖書公司
  6. 徐光國著,社會心理學,五南
  7. 靳洪剛著,語言發展心理學,五南
  8. 王震五等人著,心理學,學富
  9. S. IAN Robertson 著,李美綾譯,思考模式,五南
  10. Knapp & Hall著,陳彥豪譯,非語言傳播,五南
  11. Lester,P.M著,張霄亭等譯,視覺傳播(Visual Comunication),雙葉書廊
  12. 陳靜遠譯,肢體語言與人際溝通,亞太圖書出版
  13. 2004年6月的中華傳播學刊
  14. 郭軒盈譯,人類行為,桂冠
  15. Condry, John (1989): The Psychology of Televis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6. Richard Jackson Harris (1994):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2nd e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7. Littlejohn Stephen W.(陳德民,葉曉輝,廖文艷譯),傳播理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18. Severin Werner J. Werner Joseph(孟淑華譯)的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臺北市:五南,民84[1995]
  19. Williamson, Judith(1978).Decoding Advertisements:Ideology and Meaning in Advertising.London:Marion Boyars
  20. Messaris,Paul(1997).Visual Persuasion:The Role of Images in Advertising.London:Sage
  21. Elkins, James (1996): The Object Stares Back: On the Nature of Seeing.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2. Barry, Ann Marie Seward (1997): Visual Intelligence: Perception, Image and Manipulatio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3. 必參考閱讀的網站1
  24. 必參考閱讀的網站2

 

評分標準採取多元評量, 包括
      1.期中考試:口試或筆試
      2.期末考試:筆試
(電腦上網測驗,60題單選,25分鐘,注意請先將瀏覽器的安全性設為低(想知道如何設定嗎?請用滑鼠點選此處),並允許下載所有activeX模組)
      3.出缺席率
      4.上課問答互動的表現, 包括表達能力,學習態度
      5.參與心理學相關實驗(至少參與一次)
      6.服務學習日誌與報告(有參與服務學習者評量計分用, 並貼於大傳論壇心理學討論區內繳交,逾期或抄襲皆不計分)
      7.有參與服務學習的同學仍要參與期末考試,但是計分比例將與未參與服務學習不一樣.
      8.以上各項指標皆為計點制, 期末考後, 將針對總點數進行常態分配之非線性轉換, 以獲得總成績.期末總成績在此(期末考後3天內公佈):

 

過去作為報告的題目或期刊文章列表:
1.請從各類媒體中至少找出2、30個常用的概念,指出它們的效果與典型性.
2.從媒體報導找出常用的思考邏輯的偏誤現象
3.從媒體報導找出語言影響思考內容的例子
4.從語言發展角度出發,敘述並評論時下兒童節目的用詞,語彙有何特色?
5.從各媒體中找出受動作或思考影響的新興語言詞彙.例如「嘿咻」「劈腿」「粉絲」,並討論它們的影響歷程
6.找出科學報導與科學家的論文有何不同之處

閱讀並報告以下期刊論文
7.Hess, E H & J M Polt (1960).Pupil Size as Related to Interest Value of Visual Stimuli. Science 132: 349-50
8.McCain, T A, J Chilberg & J Wakshlag (1977).The Effect of Camera Angle on Source Credibility and Attractio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21: 35-46
9.Archer, D, B Iritani, D Kimes & M Barrios (1983).Face-Ism - 5 Studies of Sex-Differences in Facial Promin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4): 725-735
10.Kraft, R N (1987).The Influence of Camera Angle on Comprehension and Retention of Pictorial Events? Memory and Cognition 15:291-307
11.Cappella, J N (1993).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in Human Interaction. Review and Speculatio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 13-29
12.Lombard, M (1995).Direct Responses to People on the Screen: Television and Personal Spac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2: 288-324
13.John R Chapin(2000).Third-person perception and optimistic bias among urban minority at-risk youth.Communication Research,27(1),51-81.
14.Wolfram Peiser(2000).Third-person perception of television-viewing behavior.Journal of Communication,50(1),25-45.
15.Douglas M McLeod(2001).Behind the third-person effect: Differentiating perceptual processes for self and other.Journal of Communication,51(4),678-695.
16.Ron Warren(2003).Parental medi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television viewing.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47(3),394-417.
17.Ron Warren(2003).Parental medi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television viewing.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47(3),39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