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出路-- 探尋生物模擬(Biomimicry)的奧妙

作者:Janine M. Benyus
譯者:張孟菲
1998年11月,胡桃木文化事業出版


 

評介:鄭先祐
 
 

  作者(Janine M. Benyus)是一位深入廣出的生命科學報導者。這本書,「人類的出路:探尋生物模擬(Biomimicry)的奧妙」,是作者最難能可貴的著作。「於這本書裡,作者帶領我們經歷一趟意義深遠,且充滿希望的未來之旅。」、「這本書啟發工業社會,從擁有三十八億年演化歷程的大自然,學習寶貴的教訓。」,「這本書是遠見和發明的匯合,且是探索人類文明持續的關鍵」、….等等,這些都是這本書頗受推薦的理由。

  面對工業文明所肇致的困境與傷害,作者提出「重返自然」之道,也就是「生物模擬」(Biomimicry),模擬大自然的法則,生物的生活,以及形態和功能。這本書的主題包含:糧食(第二章)、能源(第三章)、製造(第四章)、醫療(第五章)、資訊(第六章)、產業(第七章),以及前言(第一章)和總結(第八章)。

  就「糧食」方面,作者以自己的體驗和專訪,詳細的說明如何模擬自然生產糧食,擺脫商業陷阱,如同「無為而治」的永續農業。於「能源」的主題,作者對如何在人造的世界模擬自然的光合作用,以及製造人工浮萍,有相當詳實的描述。如同鮑魚的殼,貽貝的絲足,蜘蛛的絲,如同生命塑造形體,生產物質等等材料科學的探討內容,則是編入於以「製造」為主題的章節中。

  學習野生動物於自然生活之自我治療的智慧,這是第五章內容的主題。於第六章的內容進入創造「全新」的電腦資訊工程技術,以生物細胞的方式運作電腦。這是網狀体系的運作結構,亦將是如同大腦有意識的運作方式。於第七章,作者企圖說明如何學習自然生態體系的循環利用,建立的不僅是綠化的產業,而且是環環相扣的產業,一個產業產生的廢棄物是另一個產業的原料。同時,提出經千萬年歷鍊自然成熟的生態體系之十誡,並詳細其如何運用於產業經濟體系。

  最後一章,我們將何去何從,提出朝向生物模擬未來的四個步驟:靜音(完全沉浸於大自然中)、傾聽(與野生動植物面談)、共鳴(鼓勵生物學家與工程師相互合作,以大自然為典範)、以及管理(保持生命的多樣性與天賦)。

  這本書的知識跨越數個領域,如:農學、族群整合學、能量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學、醫學、動物行為學、資訊科技與工程、分子生物學、演化學、產業規劃、… 等等。這是現代任何專家學者很難達到的境界。正當真實社會與世界愈來愈多元且多樣,以及知識爆發性的成長時,自然生命快速的萎縮,而專家學者卻深陷於其專業的領域。如同「見樹不見林」,再加上「切割化約」和「反自然」的研發方向,結果是愈來愈與真實的世界脫節。珍妮•班那斯(Janine M. Benyus),深入廣出的科學報導者,所撰寫的這本書不僅可增加大眾對新科技未來的認知,以及瞭解如何邁進可持續文明的未來社會,同時亦或許可打破各方專家學者「閉門造車」的枷鎖,啟發研究的思路。這是一本值得大家閱讀的好書。
 


刊登於: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1998/10 試刊號